科大讯飞(002230)又双叒摊上事儿了!
“同传造假”事件落音不久,科大讯飞竟被央视点名,再次陷入舆论漩涡。10月13日,央视曝光科大讯飞非法侵占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以建设培训基地为名开发房产。一时间,舆论讨伐,风起云涌。10月16日,科大讯飞股票跌停!从去年11月至今,科大讯飞股价暴跌60%,市值蒸发超600亿,如此妖孽的概念股故事的背后,难道仅仅是“高科技公司炒地皮”吗?
真相远不止于此!
从“AI第一股”到股价暴跌60%,市值蒸发超600亿
仅在过去的一年半内,科大讯飞经历了被鼓吹到天上,又被打落在地上的舆论与股价双重过山车。
2017年6月,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评选出世界最聪明的50家公司,科大讯飞名列中国第一、全球第六,傲视群雄,风头无两。AI概念热风席卷A股市场,科大讯飞被捧吹为“人工智能第一股”,股价从18元大幅上涨到50元,半年内涨幅高达178%,市值过千亿。
在傲物眼中,科大讯飞仅仅是打着人工智能的概念。科大讯飞公司增收不增利(营收增长53%、扣非净利却下跌74%),靠政府补贴维持业绩(10年政府补贴超10亿、多次被拯救于亏损边缘),超高应收账款粉饰营业收入(上半年营业收入32亿、应收账款竟高达33亿元),通过研发支出高比例资本化维持业绩(资本化比例高达50%,2017年资本化费用超过净利润,寅吃卯粮,透支未来利润),公司内忧外患无力抗衡BATJ(在AI领域,科大讯飞还需直面BATJ的战斗力)。
从去年11月开始,科大讯飞开启了一波漫长的下跌趋势,股价暴跌60%,市值蒸发六百多亿人民币!
图1:科大讯飞(002230)股票价格趋势图
信息来源:济安金信六屏系统
其实根据专业分析判断,科大讯飞的连续大跌在情理之中。
首先,根据济安金信的分析报告,过去两年内,科大讯飞的预警评级由A级连续下调三级至B级。
其次,每股的济安定价一直在16~18元之间徘徊,即科大讯飞的股价被严重高估!众所周知,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市场基本规律,所以投资科大讯飞的股民做了一次“过山车”并不奇怪!
第三,投资人在股市里风险自担,但市场最基本的交易原则就是公平公正。根据济安金信的大数据老鼠仓识别系统,科大讯飞股票涉嫌被市场操纵。股民要在被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股票上投资赚钱,犹如黄粱一梦。
科大讯飞股票疑似“老鼠仓”,涉嫌股价被操纵
根据济安金信的大数据老鼠仓识别系统:
在2017年7月~12月,科大讯飞股票价格存在老鼠仓行为,涉嫌股价被市场操纵。
2017年6月~11月,6个月内三次连续大幅上涨,累计涨幅高达150%,同时伴随放量与极高换手率。
2017年11月底至今,科大讯飞股价连续下跌,跌幅超过60%。科大讯飞股价是否真正存在“老鼠仓”、被市场操纵,广大投资者不得而知。
图2:2017年7月~12月科大讯飞股票涉嫌被市场操纵
信息来源:济安金信六屏系统
科大讯飞涉嫌财务造假与欺诈
根据对科大讯飞2017年度、2018年半年度财务报表的大数据分析,傲物发现科大讯飞多项财务科目异常:
资产质量下降、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、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上升、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下降、财务杠杆高、资产周转率低等多项相互矛盾问题,因此可以初步判断科大讯飞存在操纵业绩、虚增利润之嫌。
为了上市以及维持高股价,一些企业粉饰报表,更有甚者不惜财务造假。依据济安金信的《上市公司审计稽查报告》的财务欺诈模式识别,科大讯飞在2016年6月~2018年6月期间涉嫌财务欺诈。
图3:2016年6月~2018年6月科大讯飞与方正科技聚类分析
信息来源:济安金信六屏系统
方正科技(600601)在2005-12-31至2007-12-31期间净资产收益率不正常,货币资金已被挪用或实为虚构,科大讯飞与方正科技当初的财务欺诈案例相似程度达到88.91%。
图4:2016年6月~2018年6月科大讯飞与深赛格聚类分析
信息来源:济安金信六屏系统
深赛格(000058)2005年、2006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净利润均为负,从2007年4月27日开始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。科大讯飞与深赛格的连续亏损类案例相似程度达到86.08%。
依据专家系统判断,发现科大讯飞在会计手法上,通过“在收益实现前就确认列账”、“采用虚假销售、提前确认销售收入”、“将非经常性收入列在营业利益项下”、“放松信用政策有意扩大赊销份额”、“多计应收账款”、“存货后进先出法应用不当”等手段调节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等行为。由此可见,科大讯飞涉嫌财务造假与欺诈。
小结
科大讯飞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,完美的展示了“AI第一股”的泡沫之旅!
傲物不禁感慨,科大讯飞公司涉嫌财务造假与欺诈、股票涉嫌被市场操纵,可否在“春天来临之前”监管一下此厮,还一个有序的市场!